为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扛起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8月6日—8月12日,在tyc1286太阳成集团金融系谢玉梅教授、辅导员王璁指导下,“皖中小康行”实践团赴安徽滁州、马鞍山等市围绕“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一路向南,商院学子入皖地;一片热忱,乡村振兴助发展。
8月10日,“皖中小康行”调研团队赴安徽滁州市全椒县武岗镇砂石村、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石杨社区围绕“虾稻连作”乡村产业开展调研,得益于地理资源优势和国民喜食龙虾,全椒县农民掀起养殖龙虾热潮,“全椒龙虾”因此走红,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近几年,“全椒龙虾”走出滁州,走向全国。
调研团深入滁州市全椒县与马鞍山市和县两地考察,先后与砂石村种田养殖大户彭庆叶先生和石杨社区村支书汪昭云进行访谈交流,加深了对“虾稻连作”产业的理解,两地自实行“虾稻连作”产业以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调研团也深入了解了疫情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和现有虾稻种植规模,并实地考察了虾稻养殖基地,对“虾稻连作”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支书、村民一起探讨“虾稻连作”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为振兴当地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
在调研完两地“虾稻连作”乡村产业之后,调研团成员们都纷纷表示,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也应为赋能乡村注入青春力量,用青春之光加快乡村振兴进程。离开全椒县、和县之后,团队也将持续关注两地“虾稻”产业发展进程,为乡村振兴献言献策。
一份初心,脱贫攻坚在路上;一片赤诚,青年学子肯担当。
8月11日,为丰富实践内容、加深调研意义理解,“皖中小康行”调研团有幸邀请到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杨湾镇曾墩村扶贫第一书记甘国清、tyc1286太阳成集团2019届毕业生、安徽省选调生王庆云接受线上采访。
甘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曾墩村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扶贫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其次便是扶贫与扶智结合,村里设有扶贫夜校、“脱贫致富互助会”等帮助贫困户了解政策,解决思想观念落后问题。扶贫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火车头、排头兵、先行者,当代青年大学生则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青春力量。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王庆云同学选择“逆行”乡村、迎难而上,在王庆云身上,实践团成员感悟到了她作为青年党员的温暖与担当,在问及为何选择扶贫工作时,她说到“我希望自己可以努力多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让我服务的小村子农民过上好日子,为国家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鹿亚男同学表示:“这次采访,我感受到了党员基层干部在扶贫助农工作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他们用自己战则必胜的信心使村委及村民紧紧团结在脱贫道路上。”
一点一滴,实践归来话成长;一往无前,商院学子又启航
8月12日,调研团在前期调研、采访的基础上形成详细的产业分析调研报告。经过调研,调研团了解到全椒县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高达10万亩,“虾稻连作”乡村产业逐渐成熟,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平稳。真切感受到“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当以高质量为先”,一定要充分发挥“产业+技术”的力量,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脱贫与乡村振兴也密不可分的,以曾墩村为例,经过几年扶贫工作的开展,曾墩村村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4-5千增长1.2万多,村里集中建设了稻虾连作基地、葡萄基地,解决了许多贫困户就业问题;曾墩村通过产业扶贫,村集体年纯收入由不足2万元增长到现在村集体50多万元,村子整体经济状态得到了“质”的提升,村容村貌也有了显著的改变。
此次皖中之行,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产业振兴在建设美丽新乡村中的重要作用,许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也得益于乡村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之中,党员、基层干部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是不可磨灭。实践团通过这次皖中之行,结合三地的乡村产业及扶贫现状形成有效实践报告,继续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坚定不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献言献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全力以赴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青春力量。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离不开乡村百姓积极配合、基层干部冲锋在前,也需要青年学子守土有责、攻坚有为。“在实践调研中了解国情,在成长成才中勇担使命,汇聚力量为全面小康提速加油。”这便是此次社会实践最大的收获。
调研团实地调研
曾墩村扶贫第一书记甘国清接受调研团云采访